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美麗與哀愁2009年施並錫巡迴展

美麗與哀愁
施並錫2 0 0 9 巡迴展
台灣師大美術系教授施並錫今
年度展出主題為“美麗與哀愁。內
容與題材、對象均與臺灣相關;形
式與風格、意涵則包括十年來探討
及轉變。展出作品兩區:
第一部份美麗寶島--台灣地
文、人文及自然圖像,風和日麗,
山明水秀。
第二部份哀愁台灣—國土危
脆,世間無常之詮釋,含地震、風
災、抗爭或土石流之圖像。
施並錫的作品,顯包括興、
觀、群、怨四個領域,也符合海德
格之「領會」、「思」、「透視」
及「觀察」,揭示生命與萬物之關
係,互動及牽引。他主張「藝文乃
心靈力量,透過藝文,挖掘共同記
憶,並為後代保有歷史記憶。」
施並錫從事繪畫創作數拾年,
其創作領域從1.城鄉紀實2.都會
紀實3.海洋圖像4.水文、地文、人
文圖像5.有情眾生、動物圖像等
等,均係以台灣大地主體性意志為
圓心,以世間關懷為半徑,形成一
個漸向外擴充之圓面積。關懷度由
圓心而外,由近而遠,表示由本土
淑世觀朝向全球普世觀而擴張。此
次展出作品,可分三部份:一、以
古蹟、人文景觀呈現歷史文化。
二、發現家園、國土之美與愁。
三、常民生活,人道關懷。
詩人李敏勇先生在其《我們的
島在記憶中也在現實裡》評論文裡
寫著:「施並錫是台灣在自我認同
的覺醒中努力用心擁抱自己國土的
畫家。他描繪風景,但不是僅僅在
純粹風景中徘徊。他努力探觸風景
中的人、事、物,使風景的意義從
地理性擴張到歷史性。並加入了現
實的精神,讓風景中呈現出台灣的
悲傷與歡笑,哀愁與憤怒。」
施並錫認為台灣價值在其創作
上是極重要的主軸及訴求。藝術須
具普遍性與獨特性。普遍性可與普
世價值觀同向;而獨特性常與本土
性(在地性)結合。藉繪畫藝術彰
顯本土尊嚴及價值,乃至於大地、
族群之回歸認同。
藝術創作原係受時代、環境
及族群之影響,也與政、經、社會
變遷密不可分。然而這種種影響創
作的變數概由居住地—家鄉產生。
日本名家東山魁夷曾說:「故鄉是
巡禮的出發點,也是遍歷的終點。
」這句話表示美術創作必須基於本
土關懷與重視。美術乃反映著它們
所浸郁的活生生之生活環境,它絕
對不能立足於虛無飄緲的虛構天地
裡。任何一件有藝術性之作品,必
須建立在「生命共同體」之思想或
價值觀、生活信仰或方式上面。
  施並錫累積數拾年之創
作,經過許多階段性之審美試驗及
美學探討,多方面嘗試,不主一
格。本展「美麗與哀愁」係把多年
來之生命體驗、生活經驗,以及大
地意識、台灣人之文化觀念,個人
之史、地人文思索之呈現。並分三
地點:台北行天宮圖書館、彰化縣
文化局、岡山文化局,以不同作品
份數展出。 (施並璟)
120F 2005

Tuesday, May 12, 2009

切死自己

切死自己
施並錫

七O年代國外有位觀念藝術家,當眾用利刃把自己陽根如切香腸般地一段段切下。此一史無前例的瘋狂表演藝術,驚動一時,而藝術家終發炎身亡。

棄車保帥的斷尾求生,如切壞疽,是黠慧的切割。可是也有愚蠢者,不知判斷,只要有人刻意指稱壞疽或有毒,往往不辨真假,那怕是自身部位,也毫不留情地切割。前者為馬氏兵法的不沾鍋切割;後者如同本土政黨或社團,假清高,為了沽名釣譽,搏取媒體能見度,不惜把自己的命根一段段地切掉。

昔時曾聽老一代人述說,那也是台灣人祖先的平埔族,如何被驅趕毀族。原來當年渡海的漢人,深知平埔族迷信,懼怕鬼靈,以及缺少思考力,夜裡把死貓、狗丟入水井,隔天平埔族人便自認該地區已不潔而自動撤離,平地人立即佔據,得寸進尺。只要狡詐漢人不斷丟貓狗屍,愚平埔人就不斷自我切割,良田好地盡失,終於被趕入山區。

日本也有一個古代寓言,一位觀念偏頗的修行和尚,深信男女身體接觸不潔。不慎與女人碰觸,之後必用利刃把碰觸的皮肉切割。有對手仇家知道和尚如此這般,於是喬裝成女人,強行摸遍和尚全身。和尚毫不猶豫地切割所有被假女人摸過的皮肉,最後不治而死。

長久以來,台灣人抑或民進黨人士,大愚若智,為了裝作潔身自愛,只要對手或敵人黠慧地宣稱同志不潔,立即「好騙難教」地表演正義凜然模樣,無情地把同志看成貓狗屍而切割之。一下子要切扁,一下子要切割長期作後盾的本土社團。再切下去,最後一定如同前述的瘋狂藝術家與和尚那樣不治身亡。或如平埔祖先,被驅散亡族。

切死自己,國共九劉爽歪歪。

作者:施並錫,國立師範大學教授,手機:0910-025699

Sunday, May 3, 2009

Houston Taiwanese Community Center


施並錫教授作畫


施並錫教授正在為Houston 活動中心畫油畫



施並錫教授為Houston 活動中心畫的素描


施並錫教授在休斯頓演講



施並錫教授的主題演講「透過台灣人的美術說台灣人的妥協與反抗性格」,精彩迭起、欲罷不能

1947年3月8日下午三點基隆港的屠殺


2007年在二二八屆六十週年繪誌

「風中最後的火苗」迎逆不熄

同鄉會年會邀請台灣藝術家施並錫教授演講
  今年的同鄉會年會我們有幸邀請到油畫家施並錫先生從台灣專程來休士頓演講,題目為「透過台灣人的美術,說台灣人的妥協舆反抗性格」。施教授1947生於彰化鹿港,師大美術系畢業,又於紐約市立大學進修得MFA碩士學位,現任師大美術系教授,2003-2005曾任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局長,個展記錄24次,並有著作19種,獲1970年師大美術系展油畫首獎,1971年畢業水彩首獎,1977~1998年曾獲席德進基金會之繪畫大獎,繪畫之外也擅長寫文章。  施並錫先生是一位擁抱台灣的藝術家,關心台灣社會、歷史及傳承精神的延續。生長於鹿港,四目所及盡是青山綠水,從小和一群赤腳光著上身,天真無邪的玩伴嬉戲追逐於鄉間田野,伸手摸田埂洞裡的螃蟹,用笨箕篩撈小魚,還有記憶中廟前手拿水煙斗的外祖父說書人,這些童年的生活種種,強化他對這這塊土地的熱愛與認同。  施教授以畵作來喚醒台灣人的自我認同,不僅畫台灣的山水風景,也畫台灣的人文活動,不僅作畫也寫文章。在「畫說福爾摩沙」一書裡,除了美麗的福爾摩沙景色:山脈、河流、海洋、港口、農村、鐵路,也畫有民間信仰儀式,都會生活形態,和九十年代台灣的街頭運動;每一幅畫都有一篇短文,從畫中景緻延伸到有關的地理、歷史、人文或生態。讓讀者從圖像看到台灣,也從文字讀到發生在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上的一些演變。  在「畫說福爾摩沙」自序,引用義大利名導演所言「一個藝術家像一棵樹,就在他被生下來的地方扎下根…,一個人最能取得自由表達的機會之所在,便是他的國家。」施教授一步一腳印帶著畫架走訪全台各地,用畫筆紀錄台灣。尤其國民黨長期蓄意扭曲本土意識,讓台灣人變成歷史記憶薄弱的族群,對自己缺乏信心,知道長江、黃河,卻不知大肚溪、濁水溪,甚至連員林和雲林都分不清。施教授以畫作闡述台灣的本土精神,以圖像表達,以文字述說,期望提昇台灣人民自我認同熱愛土地的情懷。  施教授對台灣的關愛無所不在,於2008年總統大選前,深感這次選舉對台灣前途關鍵性的影響,和王明哲先生合作譜出一曲『風中最後的火苗』,期望國人能選出一位真正挺台灣的總統,小心呵護台灣的民主,讓民主的火種不熄滅,繼續在台灣發揚光大。如今馬政府急速傾中,危及台灣民主及主體意識,施教授的憂慮,呵護風中最後的火苗更顯得迫切。  記錄台灣民主進化過程中的社會運動,施教授也不缺席,曾以作品「抗爭」-「因為有拒馬、警察,我才要戴著斗笠站在這裡,直到天空湛藍的那一天。」參加1995台灣人權促進會舉辦的台灣本土人權海報大展。  2007年在二二八屆六十週年之際,繪製了一幅長一百九十四公分、寬一百三十公分的大型作品「1947年3月8日下午三點基隆港的屠殺」,為二二八事件做圖像記錄。會以二二八事件作為創作的動機,一方面是因二二八事件邁入一甲子,另外一個原因是二二八事件,圖像紀錄的部分,除了來台的大陸版畫家黃榮燦的「恐怖檢查」和台人吳炳煌之自繪九死一生經驗「長官公署前之屠殺」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事件發生經過的歷史畫作紀錄。施教授認為美術工作者應有社會關懷之心,也須有能力創造歷史容貌與時代心聲。還原發生情境的真切歷史圖像,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量,並能讓大眾一目了然當時發生的狀況,喚起歷史意識,記取歷史教訓。(2007/2/20〈台灣時報〉施並錫從畫作「預知未來台灣人再度被屠殺」談起)。  施教授無時無刻地為宣揚台灣本土精神努力奉獻,運用他的畫筆和文筆,題材從自然景觀,日常生活,捕捉美感,把本土的台灣呈現在台灣人眼前,提昇台灣人對台灣的認同與關愛。更挺身為台灣人的共同傷痕二二八作圖像記錄,用心良苦,期盼台灣人記取歷史的教訓,不要再度有二二八發生。我們身在海外的台美人能夠聆聽這位正港愛台灣的名藝術家演講,機會難得,不要錯過。